【世界糖尿病日】您对糖尿病了解多少?哪些人群很危险?

1897
发表时间:2022-11-12 14:16


世界糖尿病日

11月14日

健 康 科 普

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人们对糖尿病的警醒与觉悟,自1991年开始,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与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每年11月14日设为“联合国糖尿病日”。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,也是引发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。

有相关数据表明,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,患病率上升至11.2%,即 10 个人中有 1 人患有糖尿病,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.2%,即每10个人中有3个属于糖尿病前期。

可见糖尿病的患病几率有多高,说不定,你也是被选中的“幸运儿”,更可怕的是,糖尿病一旦发生就无法根治,终身都要活在控糖的阴影之下。

糖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三大基础之一,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。患上糖尿病,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?该如何判断和预防?

01


糖尿病不只是吃糖多导致的

这6类人最危险


说起糖尿病,大家也许会觉得离自己很远,但实际上,近年来糖尿病有逐渐趋于年轻化的趋势。长期久坐、过劳肥、酷爱甜食都是导致糖尿病的高危因素,也正是年轻上班族中枪的原因。

除此之外,这几类也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:

年龄在45岁以上;

有遗传史,直系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;

体重偏胖的超重人群(BMI>25),或中心肥胖人群(男生腰围
≥90cm,女生腰围≥85cm);

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史;

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;

长期用糖皮质激素、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;

02


如何判断自己患病了?

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可以概括为【三多一少】。

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往往无症状,随疾病进展,可出现“三多一少”症状;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,发病早期即可出现“三多一少”症状。

如果你经常出现这些症状,建议做个血糖测量。

只有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保持警惕,才能做到早发现、早控制。如果你忽视了它的信号,就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。

另外还得提醒大家,诊断糖尿病,要求助专家医生,尤其不要听信一些野路子,来判断自己是否得病。

03


糖尿病并发症才是致死的直接原因

糖尿病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,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血糖,后期会引起糖尿病眼底病变、脑卒中、糖尿病神经病变、心脏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。

心脑血管病变

心脑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,如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都十分常见。

糖尿病肾病

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一旦病情进展到晚期,就会出现肾衰竭。

糖尿病足

糖尿病足常表现为脚部感染、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,严重了还需要截肢。

神经病变

糖尿病往往还伴随麻木疼痛、感觉异常、排尿困难、心率过快、胃肠道不适等多种不适。

视网膜病变

据研究表明,患病15年后,70%以上患者会合并视网膜病变,失明概率是正常人的25倍。


04



对抗糖尿病 做好这4点

糖尿病属于器官衰退性的病变,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,目前都无法做到治愈,我们能做的就是预防和延缓。

如果是还未确诊的高发人群或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朋友,可以通过定期检查,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。

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.89-6.1mmol/L

在6.1-7mmol/L之间属于糖尿病的前期

空腹血糖≥7mmol/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

如果是已确诊的糖友,做好以下4点很重要!


饮食上严格把控:

优化饮食结构,均衡膳食,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烹饪时少油少盐;少吃高糖、高脂肪、高碳水的食物。


迈开腿多运动:

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),每周保持≥150分钟的运动强度,运动间隔不要超过2天。

控制体重:

肥胖对于糖尿病人影响很大,控制的目标是BMI达到正常水平,2型糖尿病伴肥胖者建议减轻体重至少10kg以上(最好减15 kg以上)或减重10%以上。这里需要注意,减重不宜过快,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(2020版)》指出:超重和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体重管理目标为3-6个月减轻体重的5%-10%。

坚持服用药物、测量血糖:

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,并定期测量血糖,实时检测血糖水平,有助于维持血糖平衡。

此外,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血脂检查以及全面的心、肾、神经、眼底等相关检查。